平顶山普通话网谈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记录《论语》里。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孔子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克已复礼为仁”),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人的先天个性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后,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务使教学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又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由于政治思想和社会观念的不同,墨家与儒家的教育主张也有所不同。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应用技术的传习。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长期不为教育理论所注意。其实道家的许多教育思想也是很得研究的。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